美国最高法院出生公民权案判决将如何影响出海企业与在美华人
qju 发表于 2025/06/28 10:39 一品 各抒己见 (www.ywpw.com)
原创 重出江湖的Saul 甘道夫的剑 2025年06月27日
2020年,TikTok和WeChat被美国政府封禁,联邦基层法院(Federal District Court)发布“全国性禁令”(Nationwide Injunction)保护了它们。但今天,美国最高法院的一项判决可能让这一切成为历史。在2025年6月27日的“出生公民权案”(Trump vs. CASA)判决中,美国最高法院以6比3裁定,联邦基层法院不再拥有发布“全国性禁令”的权力。
本文将(1)简单介绍案件内容和判决结果;(2)回顾美国联邦法院司法审查的传统以及这个案件的深远影响;(3)从美国历史与国际经验角度解读可能的监管碎片化风险;(4)从WeChat和TikTok的案例看出海企业与在美华人如何受益于全国性禁令;以及(5)出海企业和在美华人在新的司法与监管环境下的应对之道。
一、出生公民权案情简介以及最高法院判决
首先我们来看看出生公民权案件的来龙去脉。2025年1月20日,特朗普在上任首日签署了第14160号行政命令(Executive Order 14160),试图重新解释美国宪法第十四修正案中的“出生公民权”(Birthright Citizenship)条款。根据该行政命令,只有父母至少一方是美国公民或绿卡持有者的新生儿,才能自动获得美国国籍。
该行政命令一经发布即引发巨大争议,美国公民自由联盟(ACLU)等多个团体迅速向联邦基层法院提起诉讼,并成功获得全国性初步禁令(Nationwide Preliminary Injunction),暂时冻结了该行政命令在全国范围内的实施。特朗普政府随即提出上诉,在联邦巡回上诉法院(Federal Circuit Court)败诉后,再次上诉至美国最高法院。最高法院随后同意审理此案,并于2025年6月27日做出裁决。
最高法院以6比3的投票结果裁定,联邦基层法院今后不再拥有发布“全国性禁令”的权力。值得注意的是,最高法院并未对特朗普的行政命令本身是否合宪作出裁决,仅仅限制了基层法院司法救济的适用范围。
二、美国联邦法院司法审查的传统以及出生公民权案判决的深远影响
要理解此次出生公民权案判决的深远影响,我们需要回顾1803年的“马伯里诉麦迪逊案”(Marbury v. Madison)。在这一判决中,美国最高法院首次明确了联邦法院拥有审查国会立法与联邦行政行为是否合宪的权力,即司法审查(Judicial Review)。
全国性禁令最初的法律实践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期,但真正被频繁使用和广泛接受则始于20世纪80年代里根政府后期。在最近的三十多年里,联邦基层法院越来越多地运用全国性禁令,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冻结可能违宪或存在严重争议的行政命令。
然而,这次出生公民权案判决却对这一传统司法审查工具做出重大改变。最高法院认为,全国性禁令超出了联邦基层法院司法救济的适用范围,法院只能为诉讼中的特定原告和直接受害人提供保护。这意味着今后即使联邦政府发布存在违宪争议的行政命令,各州的企业与个人也必须分别提起诉讼,无法再依靠单一法院的一次判决自动获得全国保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次判决从根本上限制了联邦基层法院制衡行政权的方式,可以说是最高法院给联邦法院系统自废武功,辛辛苦苦两百年,一夜回到解放前。
三、从美国历史与国际经验角度看此次判决可能带来的风险
在这个案件中,联邦基层法院被禁止发布“全国性禁令”,看似只是司法程序上的改变,但背后隐藏着更深远的制度风险:美国可能即将出现司法和监管的碎片化,各州间的法律差异将被逐渐放大,企业和个人面临的合规复杂性将迅速增加。
回顾历史,我们会发现监管碎片化在美国历史上并非新鲜事,但每当美国联邦和州之间出现司法和监管的分裂,经济与社会成本都非常高昂。
在南北战争之前,各州围绕奴隶制问题的法律和政策分歧,最终导致国家面临深刻分裂,并引发了内战;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期的“吉姆·克劳”(Jim Crow)时代,各州在种族隔离制度方面存在巨大差异,严重影响了跨州商业和人口自由流动,这在电影《绿皮书》中有所描绘。
放眼全球,类似监管碎片化的情况在巴西和印度等联邦制国家已屡见不鲜。巴西不同州在税收、劳工标准、环境监管上差异明显,企业不得不在不同地区建立各自的合规体系。印度各邦的商业审批和法律要求也截然不同,同一家公司在孟买的运营模式,到新德里可能完全行不通。这种碎片化严重增加了企业运营成本和市场的不确定性。
对于美国而言,如果司法和监管碎片化真正成为现实,企业与个人势必面临跨州之间截然不同的监管标准与合规要求。这不仅将提高运营成本,更可能影响整个美国市场的稳定性与竞争力。
四、从WeChat和TikTok看出海企业与在美华人如何受益于全国性禁令
2020年8月,特朗普政府以国家安全和数据隐私为由签署行政命令,试图在全美范围内封禁WeChat与TikTok。禁令一旦生效,将直接冲击数千万用户和众多在美企业的正常运营,尤其对大量华裔用户造成巨大影响。关键时刻,联邦基层法院迅速发布了全国性禁令,阻止了政府禁令的实施。
以WeChat案件(U.S. WeChat Users Alliance v. Trump)为例,由U.S. WeChat Users Alliance牵头的诉讼强调,这项封禁措施将严重违反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保护的言论自由权,法院据此发布全国性初步禁令,有效保护了全美范围内WeChat用户的日常生活和企业的正常经营。类似地,在TikTok的案件中,华盛顿特区联邦基层法院迅速做出裁定,通过全国性禁令冻结了行政禁令,保障了数千万用户的权益和TikTok在美国市场的持续运营。
在这些案例中,全国性禁令的巨大优势显而易见:它通过一项法院命令,迅速、统一地阻止了可能违宪或争议性行政措施的实施,避免了企业和个人逐州提起诉讼的沉重负担,提供了及时有效的司法保护。然而,这次出生公民权案判决彻底改变了这一司法保护的传统格局。
按照新的裁决,未来即使类似WeChat和TikTok的禁令再度出现,联邦基层法院也无法再发布全国性禁令提供统一保护。如果该情况再次发生,各州企业和个人将被迫在不同的州逐一提起诉讼。
举例来说,即便加州法院再度判定行政禁令违宪,也仅能保护加州当地的用户和企业;与此同时,其他未提起诉讼或未能获得禁令保护的州(比如德州与佛罗里达州)仍可能继续执行禁令。这不仅意味着企业和用户可能在跨州时面临不同的法律环境,更将造成合规成本剧增,比如社交媒体将不得不根据用户的位置信息来决定是不是提供服务,而收集数据本身又可能被政府定罪,形成一个死循环。
五、出海企业和在美华人在新的司法与监管环境下的应对之道
全国性禁令的消失意味着出海企业和在美华人过去所享受的司法保护“免费搭便车”彻底结束了。以前联邦政府发布一些存在争议或有宪法疑问的行政命令时,大家通常只需等待某个地区法院裁定,就能自动获得全国保护。但现在情况变了:法院裁决仅在其司法管辖地区(jurisdiction)内有效,无法再自动适用于全国。
比如,佛罗里达州Simplified公司在2025年4月起诉特朗普政府,指控其依据《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IEEPA)对华商品征收关税的行政命令违法。即便Simplified最终在当地联邦基层法院赢了官司,这个胜诉结果也仅限于当地法院司法管辖区内,其他州的企业无法直接受益。
在这样的新环境下,出海企业和在美华人不得不积极地准备应对监管风险,而不是被动地等待保护。企业需要提前研究清楚不同州的法律差异和监管要求,以应对可能碎片化的监管环境。与此同时,企业和华人群体也需要积极地参与政治和司法程序,不能再指望一家法院的判决能够保护全国,而需要主动在多个州的法院分别发起诉讼,积极争取权利。
作者简介:在北大研究了物理和政治,在美国税法第二的乔治城法学院研究了税法,在全球前三大律所欧华律师事务所处理了五年科技公司业务,现在自己开律所,主要处理 US Tax以及Tech GC的业务。如果想要联系作者,可以添加助手微信(lotrbilbo)。添加好友时请附上简单自我介绍,方便对接。